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就业好,则民生“优”

去360搜 BaiDu搜 2021-01-13 10:33

   任鹏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1—11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的就业市场依然保持着总体稳定,各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稳住了就业这一最大的民生。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一系列保就业政策的实施,也得益于中国经济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在后疫情时代发展出一系列新就业形态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归根到底要落脚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是民生的改善,而就业便是最大的民生。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产生造成巨大影响的情况,稳住就业基本盘,保持失业率大致稳定,便是稳住了国计民生的最大“压舱石”。尽管国民经济的短期停摆与长时间恢复,使得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失业率有所上升,但及时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与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使得国内市场可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因势利导的发展出一大批新兴行业,从而催生出众多新职业。这些新职业在后疫情时代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供给,极大地缓解了由传统行业疲软所带来的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为国民经济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在疫情的冲击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均不足,众多企业的资金周转面临巨大压力,使得劳动力市场对于就业岗位的供给能力下降。但疫情在给众多行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不少新机遇,尤其是“互联网+”大背景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激发了人们自主择业、自主创业,主动探索开发新职业的主观能动性。电商主播、网约配送员、在线咨询师……后疫情时代出现的新兴业态与互联网紧密融合,新型职业不断涌现,人们的职业选择更为丰富,就业的灵活性更强。这不仅直接为劳动力市场解决了一大批待业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为中国市场增添了数量众多的新市场主体,夯实了中国经济的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中国经济的增长活力。

  帮助重点群体灵活就业。每一个时期都有每一个时期的经济特征,而每一种经济特征都会发展出与之相适应的就业模式。在后疫情时代,大量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使得部分员工的薪资待遇受到影响,兼之部分重点群体如贫困户、农民工、下岗职工等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性较差,从而在劳动力市场存在相当庞大的灵活就业需求。而不断萌发的新业态、新职业,绝大部分都是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传统职业的延伸、探索和拆分,如网约车平台就可以催生出网约车司机、司机服务经理、自动驾驶测试驾驶员等新型就业岗位。这些新业态岗位容量大,发展势头足,进出较为自由,且部分岗位进入门槛不高,适合人群广,兼职性与灵活性并具,能够极大程度的满足重点就业群体的灵活就业需求,使得人们可以在保有长期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务工收入,确保重点人群个人收入的延续性。据统计,在今年1—5月新加入美团的107万外卖骑手中,便有7.3万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培育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伴随新职业出现的是对从事该项职业劳动者的新要求,劳动者必须具备新的业务技能才能满足新职业的工作需求。而大部分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大都不完全具备所从事行业要求的技能,劳动者必然有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需求。家宴厨师、带货主播、在线学习服务师......在新兴职业不断涌现的同时,以培训劳动者新职业业务技能为主题的劳动技能培训业务正越发火爆。各地的人力资源部门、各大培训机构、各大高校纷纷紧抓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有利契机,结合市场需求,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纷纷开办起了新业态劳动技能培训班。这些劳动技能培训不仅顺应了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有利于逐步探索新业态成熟的职业标准和培训系统,更能提升就业者的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出一只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为新业态的发展奠定劳动力基础。(任鹏)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文章真实性请网友自行斟酌,浏览者慎重核实!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如对文章观点有异议或持有反对意见,请及时联系:QQ29560441 。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02-2021 头条新闻网 TouTiao News 京ICP证14014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16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rwnews@qq.com | | 已刷新 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