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解民忧不妨从住房抓起

去360搜 BaiDu搜 2021-06-11 08:48

   作者:黄金鑫

  近期,部分“县城房价过万”受到舆论关注,有的县城房价甚至达到三四万元一平方米。面对县城房价快速增长,市场交易火爆,不少地方政府坚持“房住不炒”原则,陆续出台收紧性楼市政策,优化土地供应模式,实行住房限售,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随着精准调控政策实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必将挤掉多余的泡沫,促进县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

  人人住有所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调控房地产市场发展政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在正确把握城镇住房供需矛盾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必须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认真贯彻落实。

  落实“房住不炒”,要纠正“房价完全由市场调节”的误区。一些人认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上下波动,东南沿海部分中小城市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居住和营商环境良好,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大,人口流入增加,自然会刺激房价上升。因此,县城房价快速增长,是市场调节的结果,政府不应干预。其实,与一般商品服务相比,住房事关群众基本生活,属于半公共物品,而且由于土地具有稀缺性,房地产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需要政府从弥补市场失灵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控。这就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因城制宜,精准施策,落实好“房住不炒”精神,做好相关宏观调控。

  落实“房住不炒”,要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由于需求旺盛,供给缺口较大,加之房地产业技术门槛低、利润高,并且能带动建材、交通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一些地方往往把房地产摆在优先发展重点发展的最高位置,失去了培育涵养制造业的兴趣和机会,产业脆弱,税源单一,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土地拍卖。从构建“双循环”的大局出发,摒弃土地财政和地产经济思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着力振兴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落实“房住不炒”,要改变“房子是保值增值最佳投资品”的观念。有钱就购房置业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传统观念,加之土地是稀缺资源,很多人认为房子只会升值不会贬值。实际上,随着“租购并举”政策的实施和人才跨地域流动的加快,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孕育着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房产交易将日趋回归理性,“房价只升不降”的现象或将发生颠覆性逆转,盲目投资的前景并不乐观。各地应加强宣传引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抑制“学区房”式的焦虑性炒作,让房子回归居住的属性,逐渐减少住房的投资属性,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符合市场规律的调控机制,既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又努力实现住有所居。(黄金鑫)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文章真实性请网友自行斟酌,浏览者慎重核实!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如对文章观点有异议或持有反对意见,请及时联系:QQ29560441 。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02-2021 头条新闻网 TouTiao News 京ICP证14014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16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举报邮箱:rwnews@qq.com | | 已刷新 7248